摘要: 文汇报讯(记者 姜澎):由上海交通大学973首席科学家、长江特聘教授任秋实博士领衔研究的视觉假体目前已经通过了动物试验,被植入视觉假体的失明实验 动物,已经可以通过仪器测试到大脑皮层对视觉的反应。这一视觉假体将在今年用于人体试验,一旦成功将进入临床阶段,有望...
文汇报讯(记者 姜澎):由上海交通大学973首席科学家、长江特聘教授任秋实博士领衔研究的视觉假体目前已经通过了动物试验,被植入视觉假体的失明实验 动物,已经可以通过仪器测试到大脑皮层对视觉的反应。这一视觉假体将在今年用于人体试验,一旦成功将进入临床阶段,有望为千万盲人带来新的“眼睛”。这是 在昨天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联合举办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峰论坛上披露的信息。
由 任秋实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目前在国家基础研究重点项目(973项目)中国视觉假体研究方面取得部分突破,通过了中期考核。该项目主要以老年黄斑变性、视 网膜色素变性等视网膜疾病患者的视觉功能修复为目标,研究修复视觉功能的视觉假体。据介绍,这一项目综合了视觉机理与信息编码、视网膜神经元网络信号处理 与视觉计算、基于视神经刺激的视觉假体理论建模和设计、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微电子器件等方面开展研究。
据 课题组专家柴新禹教授介绍,视觉假体主要是受到人工耳涡植入成功的影响。但是由于视觉系统本身比听觉系统更复杂,人体有80%左右的信息量来自于视觉,大 脑皮层有60%的皮层细胞用于处理视觉信息。因此视觉系统处理信息的机制目前还在研究之中。目前研制的视觉假体通过电极阵列的方式刺激视觉神经,使视觉神 经向大脑皮层传输视幻觉。在动物试验中已经证实能够让动物产生光感、轮廓感和简单的文字感觉,并且还有眼部的痛感。
据 了解,国外从事视觉假体的研究已有十多年,但是目前仍然还处于实验阶段。仅仅是视网膜假体每平方厘米就有1亿多光感细胞。目前国外主要研究的是视网膜假体 和大脑视觉皮层假体,即通过微电极对视网膜或大脑皮层视皮层进行刺激,但是由于视网膜本身太过脆弱,而大脑皮层植入假体风险太大,因此上海交大的团队选择 了视觉神经假体。但是视觉神经与大脑皮层之间的反应机制目前仍然在摸索之中。
柴 新禹教授称,虽然目前已经在动物试验中效果不错,但是到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视觉假体不仅与视觉产生机制的基础研究相关,还与微电子制造 技术、医疗工程发展等其他学科相关。而据业内专家称,由于视觉假体对功能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十年之内让盲人能够用上人工眼睛将是非常大的科技 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