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人才资源是上海的第一资源。昨天,第十届上海市科技精英脱颖而出。以他们为代表的上海科技人,是申城自主创新的弄潮儿。本报从今天起辟“闪耀科技 精英”专栏,连续刊登这届科技精英的人物报道,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励全社会科技工...
编者按:人才资源是上海的第一资源。昨天,第十届上海市科技精英脱颖而出。以他们为代表的上海科技人,是申城自主创新的弄潮儿。本报从今天起辟“闪耀科技 精英”专栏,连续刊登这届科技精英的人物报道,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励全社会科技工作者更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 略。
这个年末岁初,刚过50岁的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段树民双喜临门。上月底,他当选中科院院士,近两年全国仅新增29人;昨天,他又获上海第十届科技精英殊荣,全市范围只评选出10人。
段树民喜事连连,并非走运,而是他长期研究积累的结果。常常,一个课题他至少要花三四年。近年来,其主持的多个课题均取得重要进展,他的名字和论文接连出现在《科学》、《神经元》、《美国科学院院刊》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使我国神经科学研究获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脑,就是段树民的研究对象。脑中的某一个神经细胞,通常有众多突出的“触角” ———突触,它们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着信息。但脑内却有一种只会“听”、不会“说”的“沉默突触”,只在一定转化条件下,它们才会变为不再“沉默”的功能 突触,这可能是突触成熟、并开始学习和记忆的基础,脑的潜能也由此释放。段树民和他的学生们呆在实验室中,大量培养小鼠脑细胞,通过微电极刺激突触前、后 对应的两个神经细胞,用了3年多完成1000多对神经细胞的活动记录,终于找到了“沉默突触”的失语病根。只要激活这些细胞内的一种小小信号分子,便能让 “哑巴开口”,变成“功能突触”。有关论文在国际神经科学领域权威刊物《神经元》上发表了,成为我国科学家在该杂志发表的首篇封面文章。
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考生,段树民最近回安徽参加了大学同学30周年聚会。大部分同学都在当地基层医院默默无闻当医生,但他们的工作在段树民看来却非常有价值。“对社会有益、对人有帮助就能获得尊重。”他说,如果不做科学家,说不定自己也能成为一位好医生。